close
錯了十年 未來十年呢?

周祝瑛/政大教育系教授(北縣新店)

李遠哲院長為了十年教改無法減輕學生壓力,向社會公開道歉。雖然教改的功過並非李院長個人能夠承擔,但如果李院長這個道歉,能夠讓我們回頭重新去思考十年來教改所經歷的各種問題,進而提出檢討、修正與調整的話,這或許是台灣教育的一次轉機。

一九九○年代初期整個社會對於教育改革的呼聲甚囂塵上。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李遠哲院長願意出來領導教育改革,應該說是他的用心良好,只是說後來出現了許多問題,如改革幅度太大,時間太急,加上人不在其位,因此如果把責任完全歸到李院長身上,也不盡公平。

儘管如此,從許多先進國家的改革經驗中,很少像我國這麼大幅度的變動。短短十年中,在資源有限與配套措施不足的情況下大規模地進行教改工程。從橫切面來說,包括課程(九年一貫)、教學(領域取代科目、合科取代分科)、教材(廢統編、一綱多本)、入學方式(多元入學)、成績評量(多元評量)、師資培育(取消公費師培、開放多元管道)及學制(十年或十二年國教的研議)等。

從縱切面看,上自大學自主、法人化;大學校數與人數急遽擴張;高中職社區化,廣設公立綜合高中;國中的小班小校、自學班、技藝班,基本學力測驗;國小的母語、英語及鄉土教學,和號稱有「一百八十萬隻白老鼠」的建構數學實驗;而下至幼托合一,十二年國教向上或向下延伸政策,都涉及每個家庭的子女教育問題。

難怪許多國際友人紛紛好奇詢問:何以台灣會作如此大幅的教改?到底是理念、政策或執行層面發生了問題?對於這樣的質疑,我們常無言以對,因為十年迄今仍缺乏事後的評估與追蹤。

李遠哲院長在當年建構的教改藍圖,十年來這些教改的理念與目標是否已經達成?或者過程中出現哪些問題,都需要具體的評估與考量。尤其在改革步伐太大、項目過於繁雜,配套措施不及建立,教師能力轉換不夠重視,以及基層人員的觀念宣導與意見接納不足等問題,都需要檢討與調整。

至於改革的成效,必須不定期的掌握與追蹤。目前九年一貫課程實施之後,中小學的學力檢測應是不錯的開始。如果能夠對整個教改中相關的重要政策,再做回饋與評估,或許就可對於未來十年,甚至更長久的時間,掌握教育改革的大方向。

另外在改革中,牽涉到國內人口政策、經濟發展以及社會貧富差距的問題,都應該一併納入檢討。否則,就容易出現流浪教師以及一綱多本之下學生壓力不減反增、甚至多元入學變成多錢入學等弊端。

現在最重要的是鑑往知來,將過去的經驗好好檢討,並且運用更科學的方式來檢討各項改革,提出更具有說服性的成果,如此才能不再重蹈十年教改的覆轍。

【2005/10/15 聯合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eev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