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信仰 (29)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Ravi Zacharias 回答提問:一個人可能同時是同性戀、且是真基督徒嗎?



Question: Is it possible for a man or woman to live a sincere Christian life as a homosexual?

Ravi Zacharias: That’s a very tough one (question).

It’s one of those questions no matter how you answer, somebody is probably gonna take exception to what you say. 

Let me take a few minutes to answer this because it’s very critical. 

Let me start off by telling you a discussion I had with a reporter--

The reporter: “You people would talk against racism but discriminate against the homosexual; I see that double standard.” 

Ravi Zacharias: “I notice a very interesting way in which you phrase your question. 
The first part of the question you were phrasing it about an idea: racism
The second part of the question you’ve personalized it and put a person in there-- that you discriminate against homosexual. 
I think you should position the question univocally with equal meaning to both terms."

The reason we are against racism is because a person’s race is sacred. One’s ethnicity is sacred; you cannot violate it. 
My race is sacred, your race is sacred, I dare not violate it. 

The reason we react against the issue of homosexuality the way we do is because sexuality is sacred, too. You cannot violate it. 

How do you treat sacred one and de-sacredlized the other? 

Sex is a sacred gift of God. I can no longer justify an aberration of it in somebody else’s life then I can justify my proclivities to go beyond my marital boundaries. 

Every man here who is an able body man will tell you temptations stalks you everyday!
 
Does it have anything to do with your love for your spouse? Probably not. 
Because you can love your spouse with a 100% desire to love the person But the human body reacts to the sight, entertained by the imagination and gives you all kinds of false hints that the stolen waters are going to be sweat -- they are not. They will leave you emptier. 

The disposition or proclivity does not justify expressing that disposition and that proclivity. That goes across the board for all, all sexuality. 

When God created mankind and womankind--it was His plan, not our plan. It is extraordinary to me in what He said. He said, “It is not good for a man to live alone. ” 

Man wasn’t living alone. God was with him. Why did He say that? He created the mystique and the majesty and the charm and the complimentary nature of womankind in a way that made it possible for her to meet his emotional needs that God Himself put only within earth. 

Outside of Himself, from Himself, in her, in that complimentariness, so you take that sacred commitment. It is a design by God. 

[Giving the example of Henri Nouwen]

He was dispositionally a homosexual, but never fulfil that for the sake of Christ. 

To the one who has that disposition: Yes it has to be tough. But sometimes we renouce our dispositions for the sake of Christ, and just wait and hope and trust for the possibility that He will give us the resistance. 


What does it take to believe and do to be [what]? You have to fill in the blanks. 

If you say to me, “Ravi, what does it take to be a Christian?” 
I would say believe in the Lord Jesus Christ; that God is rised from the dead. You with your heart and my trust in Jesus Christ you are a believer. 

"Ravi, what does it take to, say, to come and belong to your church?” 
I’d say “well, if you join this particular church where I am a member now , there are certain doctrinal beliefs you have to believe. 

For example, you can’t believe the Bible is 90% rubbish and 10% nice and still be a member of that church: you can’t do that. There are certain doctrines that shall be committed, certain calls of conducts to be committed. So if you belongs to a community of believers, it is not just the belief in Christ but a certain community expression of that belief that you are submitted to."

Now you say, “what does it take to teach at _________(?) University?” 
I’d say, “Now you have to add even more than that.” 
With each line of affiliation you put the plus plus plus, not because the second and third make you a Christian, but it places upon you greater accountability and responsibility as a dispenser of truth to which you are held accountable by a community of believers. 

So: is it possible for one in that state of mind in that disposition to be a Christian? 
Absolutely. 

But can one be practicing that and then become a part of a teaching community /a community of believers? 

I think one would have to raise serious quesitons: where does one draw the line? 

Is it OK. for the pastor to be a polygamist and be a pastor of a church at the same time? 

(It ends up dying the death of a thousand qualifications on the character God has built in the process.--?) 這句我不確定

cheev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李晶玉:「你覺得家庭教育對你最大、最好的影響是什麼?」
 


Jeremy: "The biggest thing they've done for me is to teach me to love God first, even above school work, even above athletic, and above family--it has always been God. 

They always tell me all these things are great, but if you don't have a good relationship with God, it doesn't really mean that much." 

== 
李晶玉:「你有沒有去懷疑過什麼叫rely on God, 什麼叫 God's will? 

Jeremy: "That's a great question. For me, this past year, learn to rely on God’s will and His grace was to be content in whatever situation He was putting me in. If things aren't going well, I will have to understand that God has a perfect plan, and He has more wisdom then me. I need to give my desires up to Him. Surely it’s ok for me to want something, but when I want something, I need to make sure it’s for the right reason, for the right motivation. Like, Do I want to make it to the NBA because 

1) I want all the money? 

Or do I want to make it to the NBA because 

2) I want all the glory, all the fame? 

Or, do I want to make it to the NBA because 

3) I can use basketball, I can use national television, I can use media in a way to talk about my faith, talk about how much God has done in my life, not what I’ve done to make myself to make it into NBA.” 

== 
吳信信:「我記得有一場球是真的覺得不可能贏,已經差很多分,但是最後贏回來。隊上有一個小朋友就問我說,『Jeremy 是神嗎?』我說『Jeremy不是神,但是神與他同在。』我覺得這是他的親身經歷裡面,告訴我們神在很多事情上掌權。」 

Jeremy: “Every time I step on the court, there’re 20,000 fans screaming. I try to block everybody out, pretending God is sitting court side right there. I try to block everything else out & just play. For Him.” 

李晶玉:「真的叫『有如神助』!」
 

Jeremy: “There is a peace inside of me. When I know God is with me there is just a peace inside of me, even when things are going wrong. I sit there, I can still wake up and smile and be okay with everything, Just to be happy. 

Bible talks a lot about blessings. But God never really promises everyone to get their dream job, or everyone to be wealthy. The only thing He promises is, when He talks about blessings and being faithful, He talks about that peace and joy He gives you. So when I have that peace, I know that comes from God. It’s not coming from me.” 

== 
李晶玉:「如果不打球了,你要做什麼?」 

Jeremy: “I hope I can go to a Seminary and to be a pastor.” 

== 
李晶玉:「當你談到你的Christian faith的時候,很多人可能會質疑你、或是不認同你;你怎麼面對?」 

Jeremy: “That happens all the time. For me, right now, what I am supposed to do, is to reflect God’s image and glorify Him. My job is to tell other people what’s in my heart, what I feel, just like evangelizing. I am gonna try my best to share my heart with everybody else, and I have to trust God to do the rest. I can’t change hearts, I can’t soften hearts myself, that’s something I’ll never be able to do. I am just trying to focus on what my calling is, what my mission is. Everything else I just try to leave it up to God. 

== 
李晶玉:「林媽媽你對書豪的未來有什麼樣的期許嗎?」 

吳信信:「我的期許就是,他一直走在神的路上;這樣我就放心了。我覺得做什麼事情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在神裡面;那是最重要的。」

== 
Jeremy: “I am not try to force everyone to become a Christian, I just want everyone to at least explore the idea, maybe take an extra step of faith and think about it, maybe go to church one time, or open your Bible and read it a couple times. Something like that. For me, it plays such a big part in my life. ” 

李晶玉:「有些人會喜歡一件事情,然後把它當成一個夢想來追逐,但怎麼會追著追著,到後來變成不喜歡、也不快樂了呢?當你把這個事情放在最高的時候,它的成敗就會讓你開始恐懼,會開始讓你有壓力,甚至讓你開始感覺到不快樂。最後好像一切意義都不存在了。還好林書豪最後找到了一個對的出口:他把上帝放在了最高的位置上。所以上帝也就把他放在最高的位置上。」
 

孫越:「不管在任何的一個競技場,或者在職場上,成功或著失敗,往往都會讓人迷失。但是我們卻看見了林書豪因為將自己謙卑下來,真正的認識這位耶和華上帝,這位造物者,所以他用這種心來服事上帝,來榮耀上帝,為上帝打球。這些事情,就完全不一樣了。不管再勝利,他知道,那都是屬於上帝的。」
  

cheev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salms 23:1
耶和華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致缺乏。
The LORD is my shepherd, I shall not be in want.(NIV)
The Lord is my shepherd. He gives me everything I need.(NIRV)

馬太福音6:25~34
「所以我告訴你們,不要為生命憂慮吃什麼,喝什麼;為身體憂慮穿什麼。
 生命不勝於飲食嗎?身體不勝於衣裳嗎?  
 
 你們看那天上的飛鳥,也不種,也不收,也不積蓄在倉裡,你們的天父尚且養活他。
 你們不比飛鳥貴重得多嗎?
 你們哪一個能用思慮使壽數多加一刻呢(或作:使身量多加一肘呢)?
 
 何必為衣裳憂慮呢?你想野地裡的百合花怎麼長起來;他也不勞苦,也不紡線。
 然而我告訴你們,就是所羅門極榮華的時候,他所穿戴的,還不如這花一朵呢!
 
 你們這小信的人哪!野地裡的草今天還在,明天就丟在爐裡,神還給他這樣的妝飾,
 何況你們呢!

 所以,不要憂慮說:吃什麼?喝什麼?穿什麼?

 這都是外邦人所求的,你們需用的這一切東西,你們的天父是知道的。
 你們要先求他的國和他的義,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

 所以,不要為明天憂慮,因為明天自有明天的憂慮;一天的難處一天當就夠了。」

 「你們需用的這一切東西,你們的天父是知道的。
  你們要先求他的國和他的義,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


your heavenly Father knows that you need them.
But seek first his kingdom and his righteousness,
and all these things will be given to you as well. (NIV)

==

God promises us that once we have prioritized our life on Him,
He who knows what we need will fulfill us our needs.

But that doesn't mean what we want is guaranteed!

Do you know the difference between "need" and "want"?
==

 最近讀到的一篇文章:The Sex Addiction Epidemic
 
http://www.thedailybeast.com/newsweek/2011/11/27/the-sex-addiction-epidemic.html
   
文尾,下的註解是這樣: 
  

"
 Many are likely to find that“sex addiction isn't really about sex,”
 as Weiss puts it; it's about“being wanted.”
 X3LA's Steven Luff says,
 “Sex is the perfect match for that.
 ‘I matter right now. In this moment, I am loved.’...”
"
==
Lord, please give me the wisdom to tell "need" from "want"!

cheev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近認識了一個比我優秀許多的小弟兄;因為在某些議題上的態度立場神學觀一個樣,
初識時心中甚是激動。

但馬上發現他因護教被人攻擊,自己卻無法幫上忙,再加上攻擊的言論與完全遠離聖經真理的文字不斷出現在眼前,心中甚是痛苦。

痛苦到,第一次開始懷疑自己為什麼要如此表明自己的立場;

我也是個受過教育,已社會化的成年人,
我豈喜悅讓人指著鼻子罵
"你這個自以為站在神的立場教訓我們的人"、

"你這個沒有同理心沒有愛不懂尊重的基督徒";

只傳講基督的愛,不講罪,豈不是容易多了呢?
河蟹豈不是比衝突來的容易多呢?

為什麼不只跟自己所愛所在意的對象表明自己的立場就好,
在自己身上畫個靶怎麼會是為自己著想呢?
我已經得救,其他人又與我何干呢?


連我意識到這個世界是如何行神眼中所不喜悅的事,
如此硬頸,違背神的旨意,都已如此痛苦,

耶穌在客西馬尼對門徒所說,「我心裡甚是憂傷,幾乎要死...」

那更是何等大的苦楚!

母親過世的痛,有永生的盼望可撫;
但看到這個悖逆的世界與敵基督的人們,我真不知道要怎麼盼望--


「他既來了,就要叫世人為罪、為義、為審判,自己責備自己」

主阿,赦免我!


ps. 謝謝大家的關心,昨天facebook的狀態是這麼回事,

絕對不是因為找不到新工作或告白失敗失戀被甩XDD

cheev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啟方註:本文經由校園雜誌社同意轉載,特此致謝。原文刊於校園雜誌雙月刊2010/11、12月號

[雜誌刊頭—前言]

消失的性別界限

台灣教育部公佈,民國一百年開始,將性別平等教育融入國小國中課程當中,而同志教育也包括在內。破除性別刻板印象,鼓勵兩性平等相處,不具爭議;然而對身心都在發育中的青少年教導多元性別、情慾自主等概念,是否合適?持守聖經信仰的基督教會當如何反思、因應?
本期特稿,一篇從台灣的教育變革、一篇從新約倫理學的角度探討。期盼能在教會內培育出有憐憫心、又有精細神學論理的反思。後者篇幅較長,將分兩次刊登。

[正文]

「同」化大革命
作者/麥沛泉(香港性文化學會事工主任)

今年三月初,台灣教育部公佈,明年(民國一百年)開始,會將性別平等教育融入新的九年一貫國小國中課程當中,而同志教育也包括在內。在《性別平等教育白皮書》(《 白皮書 》)中,性別平等教育的願景在於「消除性別歧視,維護人格尊嚴」、「建立民主、平等、正義及友善之教育環境」、「構築安全友善之生活環境,建立追求社會正義及自由民主之公民社會」。(《 白皮書 》,頁 5)以上的理念都是人人應該肯定及追求的。我們對於同志學生,不應該因他們在性及感情的對象上與一般人不同,而予以不友善的態度,甚至在言語上攻擊、嘲笑他們。教導學生尊重差異、包容不同,是值得肯定的。然而,同志教育是否僅只於此,值得我們深究。

政府為了預備有關的課程改革,在九十七年底出版了《認識同志——教育資源手冊》(《認識同志》),是官方第一本講述同志教育的專著。既為同志教育,「同志」指的是誰?《認識同志》表示,同志並非單指同性戀者,而是 LGBTSQQ。包括:女同性戀 (Lesbian);男同性戀 (Gay);雙性戀 (Bisexual);變性或跨性別 (Transgender);對同志友善的「直人」 (Tonzhi-friendly Straight),即對同志社群友善,並願意成為同志社群一員的異性戀者;酷兒 (Queer),泛指受異性戀霸權的性體制所壓迫的性與性別邊緣的,且接納自己與別人的差異的人;以及不確定自己性傾向或不需要明確性別定位身分的同志(Questioning)。值得留意的是,這些定義,「並不以標準化的工具來判定一個人是否為同志,而以個人自我認同自己是同志的一份子,就是同志」(《認識同志》頁20)。以上對同志的定義,已經包含不同的性身分。此外,這些性身分是不斷增加的,以前經常提到的只是同性戀者,後來增加為LGBT四種,現在教育部更進一步增加至七種。可是,這些性身分只是根據一種主觀的自我肯定,而不是由客觀否證的原則去確立,難保他日會更進一步,加進更多更具爭議性的性身分。香港大學醫學院退休精神科教授吳敏倫也曾提出:「性傾向就性對象而言,大約分為四十種,其中包括各類物戀、人獸戀、父母兄弟姊珠戀、孌童癖、嗜耆癖等等。」(註1) 在客觀標準化之下已可以有四十種的性順向,如只憑主觀判定,又會有多少性身分要一併加入「同志」的行列?

教育部認為,同志面臨的問題,是基於社會給與的不公平對待的不利環境。因此,首要的目標就是要移除這些環境因素,建立安全與對同志友善的校園政策。《性別平等教育法》第十二條規定,學校應提供性別平等之學習環境,建立安全之校園空間,令同志學生在校園中感受到安全、接納以及對性傾向少數之尊重的一種氛圍。(《 認識同志 》,頁39)

建立安全校園,無論對任何人,都是不容置疑的。然而,同志本身(他/她)面對的困擾,是否只是環境造成呢?《認識同志》以媒體大肆報導「同志得愛滋」為例,認為媒體的報導會誤導大眾,以為只有同志才會得愛滋,作為社會歧視同性戀者的證明之一。誠然,感染愛滋病毒的不單是同性戀者,按行政院衛生署疾病管制局公佈,感染愛滋病病毒的數字,到今年二月底,注射藥物者仍是台灣感染愛滋病毒人口的第一名。然而,男同性戀者由今年一月底的6195人,到八月底增加至6826人,人數增加了631人(七個月內增加10%),成為台灣感染愛滋病毒最多的族群。原本排行第一位的注射藥物者,則只增加了64人(增加1%)如果將雙性戀者包括在內,同志感染愛滋病毒的比例超過四成。

此外,美國疾病預防及控制中心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CDC) 在今年三月的「全國性傳染病預防會議」 (2010 National STD Prevention Conference) 中表示,男男性交者 (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 , MSM) 感染愛滋病毒的比率,比一般男士高出超過四十四倍,比一般女士高出超過四十倍(註2)。認為同性戀者感染性病及愛滋病的比率,遠超於一般人,社會的歧視可能是其中一個因素,但單單歸咎於社會歧視,而不是因為他們進行高危的性行為,這樣的說法是缺乏理據的。而將錯誤的訊息教導學生,是負責任的做法嗎?

至於安全校園的政策,教育部引用美國同運組織GLSEN(Gay, Lesbian, and Straight Education Network)所訂的同志安全校園指標,包括:學校是否制定反性傾向歧視的政策,並放在學生與教職員手冊中、是否針對老師與家長舉辦同志議題的工作坊、是否針對學生舉辦同志議題的活動、校刊上有同志議題的文章、圖書館有大量有關同志的書籍、多數的課程(如:文學、歷史、生物等)涵蓋了同志議題、學校中有公開現身的老師與同學等。簡單而言,學校首先應避免傷害同志學生,積極地介入同志學生遭受歧視及欺凌的事件,其次就是積極地透過教育,減少師生對同志議題的刻板印象與偏見,以減低對同志學生的傷害。(《認識同志》,頁 39-40)

在美國,同志教育也經常以反欺凌 (antibullying)、反騷擾 (antiharassment) 或安全校園 (safe schools) 的課程,推動同志教育。教育部引用的 GLSEN每年都會舉辦「緘默日」活動 (Day of Silence)。當天所有支持這活動的學生和老師在學校會整天保持緘默,以抗議對同性戀者的壓迫。他們雖然不發聲,卻透過互相傳遞小卡,表達對同性戀者的支持:「騷擾、偏見和歧現產生了緘默,我故意的緘默是對這種緘默的回響。我相信終止這種緘默,是與這些不公義抗爭的第一步。」不少學校都支持這活動,但一些團體卻批評這是把同性戀社運的議程帶進校園,使教育政治化,把學生變成文化戰爭的前線士兵,並且侵犯一些學生的宗教自由。

其中一例發生在2004年聖地牙哥市北邊的Poway高中,十六歲的學生Tyler Chase Harper為表示不同立場,「緘默日」當天穿T恤回校,上面印上「同性戀是羞恥的,我們的學校擁抱上帝所定罪的」 (Homosexuality is Shameful; Our School Embraced What God Has Condemned),校方告訴他這種做法違反了校方政策,警告要把他停學,但很多學生卻對他表示支持(註3)。還有一些人在學校推行反欺凌課程,要求學生一定要接受同性戀是正常的,而「說同性性行為是罪」也被界定為欺凌行為。(註4)

教育部引用GLSEN的指標,令人憂慮教育部是否也認同GLSEN以「安全校園」為名所進行的活動。2000年三月二十五日,GLSEN於Tufts大學舉行一場「外展教育研討會」 ("Teach-Out” Conference )。大約兩百位年輕人及三百位成年人參與,與會的包括十四到二十一歲的學生,年紀最小的只有十二歲。(註5)

研討會的工作坊,不乏露骨大膽的色情內容,講員與學生們大談性愛,包括以性行為探索性身分、約會中的同志性愛、各式各樣性交方式,甚至變態性行為、性虐待技巧等。 GLSEN也曾向學生派發冊子《二十一世紀的酷兒》 (Queer in 21 Century),書中介紹上述種種性行為。

也許現階段,台灣的教育並不會發生以上的事情,但教育部對同性性行為,例如肛交、口交等都表達相當正面的態度。《認識同志》提及青少年同志的性教育中,鼓勵「應正視青少年也有性行為的事實,強調正面、健康的性生活 … … 教師要正視青少年的性經驗,在性交過程中,青少年學習作身體的認識與探索 … … 讓性愛成為愉悅的事, … … 積極教導學生如何正確使用保險套、指套、製作口交膜,及使用水性潤滑液,所有性玩具也保持乾淨,不與他人共用性玩具。唯有安全的性是更好的性。」 (《認識同志》,頁80-81) 令人驚訝的是,教育單位不是教導學生同性性行為的危險,並提醒學生不要從事高危的同性性行為,反而鼓勵學生去探索同性性行為。

若參考 CDC (美國疾病預防及控制中心) 對於男男性交者的建議,就明顯發現  CDC 並不單單提倡「安全的性」,CDC 對男男性交者的建議第一步:不要進行性行為,包括肛交、口交和陰道交,除非雙方都只有單一性伴侶並互相忠貞,而且雙方都知道對方是否染有愛滋病毒。第二步才是使用保險套。

「安全的性」是否百分之百的安全,正是教育部要回答的重點。對於保險套的安全性,《避孕科技》(Contraceptive Technology) 指出,(異性) 伴侶無誤地使用保險套,方法失敗率為2%,意指如果有一百對伴侶無誤地使用保險套達一年,只有兩對伴侶會懷孕。但如果不是無誤的使用保險套,一百對以一般方法使用保險套的伴侶當中,有十五對會在使用首年懷孕(註6)。如果異性伴侶使用保險套都不是百分之百的安全,試問,教育部可否告訴國民,比一般性行為高危的同性性行為,所謂「安全的性」會有多安全?

此外,輔導同志學生時,教育部強調要進行「肯定式的同志諮詢觀點」 (Affirmative Counseling ),這主要是指:
1. 肯定同志是有價值且可被欣賞的情慾特質 (sexuality) 與生活方式,並協助學生接納並欣賞自己的性傾向;
2. 反對並對抗社會中的異性戀主義 (Heterosexism) 或性傾向歧視,了解並協助學生對抗這些歧現與壓力。(《認識同志》,頁43)

根據研究,部份青少年在青春期時會有短暫性傾向的疑惑,但很多人長大後,問題便消失。有一個曾經針對約三萬五千名學生進行的性傾向調查發現,十二歲學生有25.9%不肯定自己的性傾向,十八歲學生只有5%不肯定自己的性傾向。研究發現,十八歲的學生表示有同性戀或雙性戀傾向的比率,比十二歲學生有以上兩種性傾向的比率減少了一半 (註7)。也有研究顯示,只有2-3%的成人會認為自己是同性戀者(註8)。

美國兒科學院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Pediatricians) 認為,對於有性傾向疑惑的學生,學校應該提供全面及準確的資訊,並尊重家長及學生本人自決的權利,學校不應該鼓勵學生「出櫃」或錯誤標籤學生是同志,以免他從事高危的同性性行為 (註9)。

最後,同志教育有沒有侵犯父母對子女的教育權利,似乎是沒有處理的問題。 《公民及政治權利國際公約》 (International Covenant on Civil and Political Rights, ICCPR) 第十八條第四款確認「本公約諦約各國承擔,草重父母和(如適用時)法定監護人,保證他們的孩子能按照他們自己的信仰,接受宗教和道德教育的自由。」此條文是屬於思想、良心和宗教自由的條文。政府在九十八年中,頒佈實施《公民及政治權利國際公約》,成為國家法律的一部份。華人的傳統文化,以至各大宗教,均視同性性行為是不道德的事情。現在的同志教育,其實在掩蓋同性性行為的問題,並把同性戀社運的價值,強加於學生及家長之上,強迫學生認同同性戀。對於那些不認同同性戀的異議人士,這實際是一項強迫洗腦的行為,侵犯了家長的權利,政府在反歧視、尊重人權的理由下推動同志教育,是不是打著維護人權的旗幟,侵犯同性戀異議人士的人權?在台灣以同志文化來作一場文化大革命呢?

明顯的,同志教育是同志運動的重要部份,試圖美化同性戀行為,並把不同意見打成歧視、仇恨同性戀者,以推動同志運動的議程,作為基督徒,我們要以什麼態度及原則面對同志運動呢?

首先,我們在教會內要加強對婚姻、家庭價值的教導,讓弟兄姊妹了解上帝設立一男一女、一夫一妻婚姻的心意;對外要宣傳婚姻對個人的好處,以及對社會發展的益處,以抗衡同志教育的衝擊。

第二,不要把同志運動人士等同於所有同性戀者。推動同志運動的只是一部份的同性戀者,很多同性戀者,他/她們只是希望社會給他們一個生活空間,而不是要改變社會制度。此外,還有一部份不認同自己同性戀行為的同性戀者,他/她們希望可以減低自己被同性吸引的程度,停止同性戀的行為。

第三,了解同性戀人士的掙扎,給與適當的關懷。若要回應同志運動,我們應該至少找一位同性戀者作朋友,了解他/她們的生活及掙扎。一方面關心他們真正的需要,同時避免我們在回應同志運動時,對同性戀者作出人身攻擊,令人以為,社會上真的有人非常仇恨同性戀者。

第四,擺事實,講道理。我們應該對同性戀的問題作系統性的了解,以理性和平的態度,提出同性戀對當事人負面影響的事實,並對政府鼓勵同性戀提出批評及強烈的質疑。我們也可以鼓勵弟兄姊妹,以公民的身分,向政府及政黨表達推動同性戀運動的強烈不滿,並要求政府在同性戀的議題上,停止侵犯持不同意見的民眾的權利,維護思想、良心相宗教自由,以及家長的權利。

最後,對於攻擊我們的人,應以理性平和的態度作出回應,不作人身攻擊,打不還手,罵不還口。

大陸爭取司法獨立的北大法律教授賀衛方,與章詒和女士合著了《四手聯彈》 一書,當中記述賀教授小時候,共產黨教導小學生,全國人民在毛澤東領導下抗日,而蔣介石只是假抗戰,真反共。他放學回家告訴爸爸,爸爸卻告訴賀衛方:「課本寫錯了,老師也錯了,實際情況不是這樣的。」令賀衛方驚訝萬分。八年抗戰是由國民黨領導共產黨,這個對在大陸以外生活的中國人都是常識,可是對當時被共產黨扭曲事實的教育下長大的孩子,卻是天方夜譚。

如果我們不想讓扭曲事實的教育在台灣上演,請你用禱告的心,向上帝求問,此時此刻在台灣的基督徒是不是要挺身而出,維護上帝所設立,對整個社會都有益處的婚姻制度與家庭價值。

附註:

1. 曾焯文著,吳敏倫編,《香港性經》,香港:明窗出版社有限公司,1998,頁63。
2. ‘CDC Analysis Provides New Look at Disproportionate Impact of HIV and Syphilis Among U.S. Gay and Bisexual Men’, HYPERLINK “http://www.cdc.gov/nchhstp/Newsroom/msmpressrelease.htmlhttp://www.cdc.gov/nchhstp/Newsroom/msmpressrelease.html.
3. Janet L. Folger, The Criminalization of Christianity, Sisters, Oregon : Multnomah. 2005. p. 146-147.
4. Donald E Wildmon, Speechless: Silencing the Christians, 2009, R32.
5. http://gatewaypundit.firstthings.com/2009/12/fistgate-ii-high-school-students-given-fisting-kits-at-kevin-jennings-glsen-conference/
6. Lee Warner, Robert A. Hatcher, M.P.H., and Markus J. Steiner, “Male Condoms.” Chapter 16 in Robert A. Hatcher, Contraceptive Technology (18th Revised Edition), New York : Ardent Media, Inc., 2004, p. 334.
7. Remafedi G, Resnick M, Blum R, Harris L.. Demography of sexual orientation in adolescents, Pediatrics. 1992.89:714-721.
8. Billy J, Tanfer K, Grady W, Klepinger D. The sexual behavior of men in the United States, Family Planning Perspectives. 25(1993), 52-61.
9. Tom Benton, Letter to school,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Pediatricians, 2010, P. 2.

cheev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http://www.cef.tw/?view=article&catid=&id=319%3A366&option=com_cefeletter#head_title1



  同志教育進校園

你準備接招了嗎?

文/朱惠慈《校園》雜誌主編
攝影/陳涵睿                            


    「媽媽,跟妳說個祕密喔!」放學路上,小學五年級的小彤一臉神祕的對媽媽說,「我發現我是『雙性戀』喔!」「為什麼?」李太太有些驚訝,沒想到小彤接著認真地說︰「因為今天上課老師說,同性戀很正常,每個人都可以找到自己的『性傾向』……我喜歡隔壁班的阿緯,又很喜歡佳佳,所以我是『雙性戀』!」

    小彤的反應不再是少數案例,因為台灣教育部已在中、小學的「性別平等教育」課程綱要中,加進「同志議題」,透過教育部發到各校的教材:《我們可以這樣教性別》、《性別好好教》,以及《認識同志教育資源手冊》,今年九月開學後,將在全台3,365所國小、國中施教,然而大部分的家長和老師卻對教材的內容毫不知情,究竟這些課本將告訴我們的孩子什麼?

強調「多元」反造成對立

    《性別好好教》一開始就說:「……『男女兩性』的概念深植人心。有鑑於這種『二元對立』觀念間接造成的負面影響,本課程與教材專書將從此問題意識出發……。」(註1)

    人類社會因為有男、有女而豐富多姿,男女之間的關係主要為互敬和互補,某些狀況下也會出現競合或壓制。但這些教材在一開始,似乎把男女之間的關係定位為「二元對立」,然後以此大前提發展「多元性別」的論點,發展出七種「同志」性別,包括︰ 女同性戀(Lesbian); 男同性戀(Gay);雙性戀(Bisexual);變性或跨性別(Transgender);直同志(Tonzhi-friendly Straight);酷兒(Queer);不確定者(Questioning)。第五種性別「直同志」,指對同志社群友善的異性戀者,亦即連部份異性戀者也納入同志族群的大傘之下。

    教材雖立意要消除「對立」狀態,但在試圖建立多元性別的過程,竟樹立了同志/非同志的二元對立。連同所指摘(卻不見得存在)的男/女對立,此一教材可說在「對立」的心態下,樹立了男/女、同志/非同志兩種對立狀態。

模糊的性別界線

    國小學生是人生的早期階段,此階段的孩子所需的外來助力是確立自己的性別,認識、接納自己的特質,學習尊重、欣賞他人特質,不隨意拿身體特徵開玩笑、取綽號。

    按《認識同志》所述, 性別的認定是:「不以標準化的工具來判定……,而以個人自我認同自己是同志的一份子,就是同志。」;「認同可能是終身發展的歷程,並不一定是有一個終點的,也不一定是固定不變的。」(註2)在國小學生確立性別的重要階段,教材卻反其道而行,將性別多元化、模糊化,恐怕其正面效果,遠不及可能終身要面對的不確定感。

    翻開國小的兩性教材,兩幅生動的漫畫說明:他愛他、她愛她,似乎同性戀是從小天生的傾向。(註3) 事實上,根據心理學的兩性人際發展研究,人類的成長是包含一段友伴關係的轉變:先是幼兒的無性別期;小學階段的同性群友期;國中的同性密友期;高中的異性群友期;二十歲左右的異性密友期。以上每個階段都有心理的發展任務。而國小、國中時期正值友伴關係中,特別在意同性關係的階段,同性好友之間甚至會因誰對誰比較好而心生嫉妒,或者想獨佔某位同性朋友的情感。

    但是教育部的兩性教材告訴學生︰「看看異性戀們的成長史,有多少人在小學階段就有甜甜的戀愛經驗……,而許多同志也早在小學階段,就經驗了自己的第一段情感啟蒙。」(註4)我們

    不禁要問︰小學時期的心動、喜歡就是「愛」嗎?若因此就肯定其同性戀傾向,是否過於草率?

鼓吹「多元情慾」是人權?

    人權的概念漸漸成為主流,這是可喜現象,但並非僅只同志需要維護權益,各類弱勢族群同樣需要關注。應該提防的是,單一族群如果過度強勢主張,往往侵犯到其他人的人權。我們發現近年的同志運動已有這種趨向。

    教材中有一單元:〈多元情慾與性別人權〉(註5),先讓學生從新聞事件反思其中的性權侵害,例如︰「開鍘!網路徵性伴侶被判刑」、「我的性別我決定,學子爭褲權」、「政府推諉社會無共識,同志婚姻遙遙無期」……等。

    不難看出這些事件皆以同志立場詮釋「性別人權」的概念,在此影響下,12到15歲間的青少年將會如何解讀?不但如此,教材中鼓勵「讓學生看同志大遊行的相關報導與照片,思考參與或不參與背後的焦慮與污名。」(註6),再看看同志遊行的各種露骨標語︰「未滿十八要做愛,家長老師別妨礙」、 「我要多元伴侶關係」、「戀童」、「性變態才是常態」……,同志遊行明明白白的表達「多元情慾」的訴求,而教育部等同容許它作為國中、國小孩子對性的啟蒙教育。

同志議題融入其他學科

    令人不解的是,這樣的兩性教育並非只在輔導課教授,其課程實施是採融入各學科(七大學習領域)中進行教學,例如:國語課教到「鵝姊姊最愛美時」,老師要問「鵝哥哥、鵝爸爸可不可以愛美呢?」(註7);上數學課教到統計,可以分析家族名字中有怎樣的性別期待?學校教師分工、學生運動代表隊成員性別比例,有怎樣的不平等現象?(註8)如此「融入」教學,使得教師一面教修辭、押韻,還要分心去顧及男女平權問題;學生學英文、數學尚未吸收、消化,還得多一件事去批評書本、批判傳統。

    仔細研讀這三套教案,無疑是建構在對異性戀中心主義、異性戀霸權、恐懼同性戀情結的反動上(註9),並且以全面的性解放為目標。表面上是談尊重性別,實則是一個鼓勵同性戀、錯亂性別意識的教材。

我們的回應

    面對九月即將上軌的同志教育政策,2010年下半年,幾位校園同工邀集輔導老師、友伴機構共同研發適合國小、國中階段身心發展,且符合聖經真理的性別教育教案;同時將更積極推廣過去已出版的三套兩性教材。《校園》雜誌從去年底開始,便以特稿、專欄方式探討同志議題,之後仍將從醫學、心理學、個案故事等角度持續探討。國中事工組—飛颺青少年成長中心也在今年開設兩性研習課程,培訓教師和青少年工作者如何面對多元性別的挑戰。

    近幾年高中、大學生中同性戀傾向的學生比例逐漸提高,我們確實面臨挑戰,也需要提升同性戀關懷與輔導的知能。校園輔導鼓勵各高中、大學團契在聚會中安排聖經倫理學或邀請相關講員,探討關懷同性戀議題。

你可以做什麼?

    在民主社會,以上教材中的論述作為學術發表、社會運動,爭議不大;但是,現在全面融入7歲到15歲的學校教育中,許多家長、老師、社會人士深感憂心,目前已有「真愛聯盟」團體發動連署行動,阻止《我們可以這樣教性別》、《性別好好教》、《認識同志教育資源手冊》三本教材上路。

    如果讀者關心此議題,不贊同教育部此項政策,可去函索取連署書,尋找國中及國小家長、親友、老師,一同連署,向教育部表達反對的聲音。去函請寄:10599台北郵政36-223號信箱真愛聯盟收。

註1︰《性別好好教》p.2
註2︰《認識同志教育資源手冊》p.20,p18
註3︰《我們可以這樣教性別》p.65-68
註4︰《我們可以這樣教性別》p.70
註5︰《性別好好教》p.194
註6︰《性別好好教》p.189
註7︰《我們可以這樣教性別》p.165-166
註8︰《我們可以這樣教性別》p.272-294
註9︰《性別好好教》p.12-16

cheev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Two days ago I went to an interview. 

The interviewer spotted my all time problem and gave me this advice: 

"You have to find out where you passion is, then you will know what is the thing you really want to do." 

What's my dream? 

In the past few years, I've always thought I don't want to be a high school teacher because 
even though I can do it (the teaching part) properly, I am not into it. 

All the irrelevant issues one has to take care of outside of teaching 
bugs me to an extent that I wish not to be a part of it. 

And I've wanted to be either a marketing specialist or a business consultant or a musical performer. 

I think these things are where my passion is. 

But, I've never worked towards these "dreams"; I am stuck up in the middle of no where. 

Now I realize my true dream is to start a family with the girl of my dream (whom hasn't shown up yet) and raise kids together. 
I have to live a life exemplifies Christ. I will educate my children to be God-fearing and Bible-abiding Christians. 

To make that happen, I have to have a decent job that generates fair income to support them. 
I don't have to be wealthy, but I need to spend time with them, 
and have Saturdays and Sundays off from work so I can get involve in church activities. 

In that sense, marketing specialist, business consultant, and musical performer, are all out of the equation! 
With my qualification and ability, chosing to be a high school teacher as a career seems like the most logical (or practical?) choice to fulfill my dream. 

I just realized that. 

How good an example my mother had been! 

Wow.

cheev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Let me quote Nick Vujicic first:

"Just because you have no boyfriend, girls,
 that doesn't mean you are not beautiful, that you are not loved.
 You don't need a boyfriend, you don't need to use your body
 as a security to make you feel that someone needs you."


有個常有很多不滿、總有很多受傷的女孩,她不想示弱、不想被人關心、不想被人發現自己的負面情緒,
所以選擇以滿面笑容示人;因為難過,看到什麼就抓,卻仍然很失落。
為了填補心靈的空缺,每每在一段戀情的結束,便上 ptt 氧氣板徵男,急著要在汪洋大海中抓住另一浮木。

但後來, 不愛了,就又分開。一次又一次。

寂寞想找人陪,但來的不都心懷好意。
雖然有100種笑聲,但不是真的快樂。

親愛的朋友,妳的心底也有個填不滿的洞嗎?

妳是不是也以為喜歡人、談感情可以填滿心底的空洞,但實際上呢?是帶著麼什麼樣的想法,進到一段段的感情裡呢?

 
親愛的朋友,妳真正需要的,不是男歡女愛,是耶穌的愛。

人的空虛不是人可以滿足的;人的價值也不是從人而來的評價。
唯有上帝按我們的本像愛我們,因祂是造我們的主;祂看人為至尊至寶,也唯有祂可以滿足人的需要:
 
「耶和華不像人看人:人是看外貌;耶和華是看內心。」 撒上16:7
是的,神顧念、眷顧人,甚至賜人榮耀尊貴為冠冕!

耶穌有一次在撒瑪利亞遇到一個婦人,請她給點水喝;她很疑惑,怎麼一個猶太人會跟素不相往來的自己(撒瑪利亞人)要水?結果耶穌對她說:
 
「凡喝這水的還要再渴;人若喝我所賜的水就永遠不渴。」John 4:13~14 
 
「我們還軟弱的時候,基督就按所定的日期為罪人死。為義人死,是少有的;為仁人死、或者有敢做的。惟有基督在我們還作罪人的時候為我們死,神的愛就在此向我們顯明了。」Romans 5:6~8

基督教的真理就是「犧牲的愛」--因著我們的不完全,耶穌以自己的完美代替我們而死,我們則因信而生。


你渴望得到永遠而完美的愛嗎? 

或許基督教能帶給你的不是今生今世的健康、浪漫的愛情、飛黃騰達的地位,或花不完的鈔票;

但是 神能帶給你永恆的生命、從耶穌基督來的捨己真愛、上帝兒女的親密身分,以及天上的財寶。

今天的妳可以有不一樣的選擇!

cheev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3/26福音聚會,國高組要獻詩。我負責。

其實明眼的小朋友愛來不來、唱的隨便我是不在意--
我有啟明三劍客+英廷阿喔呵呵!

倒是沒有好的司琴,就練不起來。

國高中生裡琴彈得最好的女孩,這禮拜沒練習,(音樂)走不下去;
找個大專生,也不好意思催逼人家。

要是有個可以使喚又會彈鋼琴的基督徒女友就好了啊 XD

如果媽媽還在,請她跟關渡小組請次假來幫我們,她一定會答應--
有點大材小用就是(笑)

為什麼明明知道她已經在一個更棒更好、沒有眼淚,沒有悲哀、哭號、疼痛的地方--
想到還是會一直哭呢?

cheev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是這樣子的,

教育部目前在徵件補助「大學小革命」計畫,
該補助辦法網頁如下

http://www.creativelab.nccu.edu.tw/models.html


連結裡有徵件內容/辦法下載,相關資訊等。我已經下載下來,若有人有興趣可以直接寄給你參考。

要求:由不同系所教師二名以上及不同系所學生四名以上共同組成一個團隊,針對想要"革命"(其實就是作出改變)的議題以課程/活動/創作來表達;

計畫目的口號:「想引進文化產業務實的觀點與資源,讓校園團體針對某個主題深度思考,產生一種不安靜,卻又極溫柔的社會改造力量。」
 
我自己看完第一個想到的是,如果有基督徒大學生+基督徒老師,願意藉這個機會,
把想要"改變"校園認知/風氣的議題(尤其是與聖經真理不同的)往學校裡開拓,
也許這是一個可以嘗試申請的補助案!


最高教育部補助額是150萬,執行期程第一年是今年八月到後年一月。截止申請日期是今年四月三十。

提供給各位參考,與校內老師討論,甚至不同學校教師都可以,團隊不限定所有成員來自同一個學校
(在說明會中提問,計畫召集人回覆如是)--


說不定可以激發什麼火花!

cheev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t shoud be impossible for me to get up, but it's not.
You see, I will try 100 times to get up; and if I fail 100 times--
if I fail and I give up, do you think that I am ever gonna get up?

NO!

But if I fail I try again, and again and again--

for as long as I try, there is always a chance for getting up,

does that make sense?

It's not the end until you've given up.
and just that fact you are here, should persuade you that you have another chance to get back up.
There is still hope.

I know how it feels to have a broken heart;
I know how it feels to be alone.

And I want you to know I found my strength in Jesus Christ.

You can get drunk all you like but in the morning you are gonna be sober with a headache with the same problem.

Out of curiosity, peer pressure, trying to escape from reality--basically 3 things why we go to drug, sex, and alcohol. 


I've found something more to my life, and I believe that is God.

I made a choice to keep my virginity until I am married.
'cause proof beyond words that my wife is worth waiting for.
Do we make wrong choices? Yes we do.
Are there consequeses for bad choices? Yes there are...

I am not here to lecture you...
but don't believe that you know everything, either.

I wanna talk about my wife. I am not married,
I don't know who my wife is yet;
It's ok. I know she is coming. It's fine, she is coming.
Just because you have no boyfriend, girls,
that doesn't mean you are not beautiful, that you are not loved.
You don't need a boyfriend, you don't need to use your body as a security to make you feel that someone needs you.

My wife is coming.
I will tell you, a real man would wait.
A real man would not put your life in danger.
If you are not 100% sure that your are gonna be with together for the rest of your life...

that's why I am not having sex.
Because I don't know whom I am going to marry yet.

Why sleep around with everybody else?
It's so silly.
Why? Just for temporary pleasure? No!

It's beautiful to know that I will only share it with my girl,
My girl, and I am her guy.

I love that.

cheev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學畢業後,開始在教會的學生青年團契擔任中學生輔導。

那是2006年的夏天;一轉眼已經第五年了。
==
我唸國中的時候(1995/9~1998/6),國中生團契(當時叫少年班)是每個主日早上八點半(現在想來真不可思議,也太早了吧!),
在圖書室(現已不在)聚會,輔導有經綸哥、文娟姐、清壽姐;

跟我同期,有一起參加過少年班的,
大我一屆的有文婷(約翰 /安娜的大女兒),雨筑,韓獻華(冬寶的哥哥)
同屆的夥伴有子巍(Robert的哥哥),葉逸翔(在民哥的兒子),依純,章克紹(克勤的弟弟),
小我一屆的有逸知,維純,文潔(約翰/安娜的小女兒)
小我兩屆的有Robert.
逸翔跟克紹國中畢業就離開台灣,到北美洲求學。

高中(1998/9~2001/6),每個禮拜六晚上的高中生聚會,我只在高一參加過一次,後來全部因補習而錯過。
但在學校(市立大同高中)有參加校內葡萄園團契,高一時輔導為籌組/創辦團契的校內英文老師吳秀蘭,在學校裡面聚會;
高二由當年的物理實習老師大頭小美牽線,引進校園系統,配搭輔導是仁岳哥。
後來到學校對面的長春禮拜堂借教室聚會,印象中是禮拜四下午吧,高一高二四點下課,聚會四點半開始
(聚完會六點還要趕去補習);高三的時候五點下課,再過去其實已經詩歌敬拜結束,講員/活動都開始了;

不過我高三有一次,五點下課開開心心地走到長春禮拜堂的教室,竟然看到吳老師跟仁岳哥兩個人在禱告--
那天聚會是仁岳哥帶查經。跟我一對一查經 XDrz.

吳老師在我畢業後因眼疾退休,仁岳哥轉來轉去現在是校園雲嘉地區主任;
大二有次回去發現團契聚會人數變好多,感謝神!
雖然現在很少聯絡,但希望你們都好。

大學,
2001/9~2003/6 在台灣
2003/8~2004/8 在美國
2004/9~2006/6 在台灣

也是以學校的團契為重,教會團契是到了大四才比較常參加。

在我大學的時候國、高、大專合體,成了單一的「學生青年團契」,週六晚上聚會,
團契裡的主力是2000年來到台北行道會的Judy從國中開始調教起,小我三屆的施恩,冬寶,小虎,子涵,
小我四屆的我弟,小我五屆的林揚;

我開始掛名成為「輔導」那年,我弟大二,以潔大一,林揚大一,
駿韜/明仁/容賡高二;你可以說我開始是輔導的時候他們三個人剛好在唸高中,
但我實在不能說是他們的輔導--
因為他們幾乎沒有來教會學青團契聚會 XD

同年,裕恩國一。

==
未完待續

cheev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http://en.wikipedia.org/wiki/Agnosticism
 
Agnosticism:

Agnosticism is the view that the truth value of certain claims—especially claims about the existence or non-existence of any deity, but also other religious and metaphysical claims—is unknown or unknowable.

Agnostic theism:
The view of those who do not claim to know of the existence of any deity, but still believe in such an existence.

 
Religious criticism:

Religious scholars argue that agnosticism does not take into account the numerous evidence of his existence that God has placed in his creation.

“Agnosticism,” said Ratzinger, “is always the fruit of a refusal of that knowledge which is in fact offered to man [...] The knowledge of God has always existed.”He asserted that agnosticism is a choice of comfort, pride, dominion, and utility over truth, and is opposed by the following attitudes: the keenest self-criticism, humble listening to the whole of existence, the persistent patience and self-correction of the scientific method, a readiness to be purified by the truth.


==
What is stopping you from believing Him?

cheev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啟方葛格,我學校老師已經預告這個周末會出很多作業,所以我不能去退修會了。」

這個周末是個long weekend; 
2/28禮拜一放假,教會的學青團契定禮拜天禮拜一這兩天,在淡水一處修道院舉辦退修會。


退修會,英文retreat, 意思是,
從平常的生活(忙碌的工作/繁重的課業)中暫時"撤退",
選個山明水秀的山濱海角,親近大自然,也親近神;
內容有靜態的聽講,也有活潑的遊戲。


跟退休retire一點關係也沒有 ;p 

這次的退修會我一個月前就通知所有的男孩,請他們預備時間;但你知道,國中男生哪有這麼好的記性,過個年,忘光!

這個開學了決定以課業為重的孩子,有個(國中時期)很優秀的姊姊;每個禮拜打電話到他家裡,要關心他,
有時候是媽媽接起來,會說「他...在寫作業/在背個很重要的東西/我在敎他功課」 。

學業表現比姐姐差,家長看在眼裡,心想「同樣養大的怎麼會差這麼多?」

要怎麼鼓勵這種活在兄姊陰影下的弟妹呢?

父母親阿,兒女是耶和華所賜的產業,願意堅持用聖經的原則,教養他們成長, 走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也不偏離,
難道這不比課業重要嗎?

What my mom did 15 years ago was much, much better than what you are doing right now.

「敬拜上帝是最重要的事」,my mom always said.

Parents, you need to be the role model of your faith in front of your children!
  
 
 
 
 
 
 
 
 
 
 

cheev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Hallelujah Chorus Flash Mob

performed by Chorus Niagara on Nov.13 2010

in The Welland Seaway Mall, Welland, Ontario, Canada.

http://www.youtube.com/watch?v=SXh7JR9oKVE

 
http://www.wretch.cc/blog/cheevan/21753164

"聽Messiah的時候,有個觀眾參與的小傳統--
這個傳統比看SCV表演時要找Grand Pause 大喊"VANGUARD!!!" 或
Bluecoats進場/退場時發出"Bluuuuuuuuuuuuuuuuuuue"的傳統還要久喔!

小學音樂課老師有教,就是聽到Part 2最後一首Hallelujah要起立!

相傳是當年英國國王喬治二世因演到Part 2已一個多鐘頭,
不耐久坐而起立伸展雙腿(誤),
所有觀眾看國王都起立了,也就全都站了起來。從此以後聽到Hallelujah要起立,
成了歷史最優久的音樂會習俗之一啦!"

歌詞很簡單:

Hallelujah!
哈利路亞!(希伯來文,意爲"(讓我們)讚美主上帝耶和華")

For the Lord God omnipotent reigneth.
因為主我們的神,全能者作王了。(啟示錄19:6)

The kingdom of this world is become the Kingdom of our Lord,
and of His Christ, and He shall reign for ever and ever.
世上的國,成了我主和主基督的國,
他要做王,直到永永遠遠。(啟示錄11:15)

King of Kings, Lord of Lords.
萬王之王,萬主之主。(啟示錄19:16)

Hallelujah!
哈利路亞!

==

親愛的朋友,每年十二月的聖誕節,對你來說,除了吃大餐、大採購,
背後在慶祝的是什麼,你知道嗎?

我們一生的年日是七十歲,若是強壯可到八十歲;
但其中所矜誇的不過是勞苦愁煩,轉眼成空,我們便如飛而去。
按著定命,人人都有一死,死後且有審判。

是阿,生命中總是有許多難關;很多時候甚至覺得沒有人能夠了解。
但是耶穌說,"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裡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
"不要為明天憂慮,因為明天自有明天的憂慮;一天的難處一天當就夠了。"

你們所遇見的試探,無非是人所能受的。神是信實的,必不叫你們受試探過於所能受的;
在受試探的時候,總要給你們開一條出路,叫你們能忍受得住。

親愛的朋友,歡迎你,在這聖誕的佳期,來到我們當中,
認識這位聖誕節的主角:耶穌。

恩典之路 青春之夜
12/18(六) 19:30~21:00
社青團契

超聖誕時代 歡樂Party
12/25(六) 17:30開始
學青團契

中華基督教行道會台北教會
台北市忠孝東路四段181巷17號

cheev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http://www.cef.tw/index.php?view=article&catid=&id=234%3A359go&option=com_cefeletter#head_title4


第十一屆青宣特別報導他山之石-蔡志森專訪

他山之石—專訪香港「明光社」蔡志森總幹事

看香港基督徒群體如何回應同性戀議題


(圖為青宣Lunch Talk座談的盛況)


採訪/郭宇欣傳道
    攝影/陳明智

    肩負著文化使命, 一群關心社會公共議題,在香港各專業領域任職的基督徒連結起來,面對世界潮流的衝撞,成立香港「明光社」,用聖經真理回應時代。校園團契從第五屆青宣開始,提出基督徒承接文化使命的重要性,甚願在台灣能大量興起一群看重文化使命的基督徒勇敢站起來,在法政、教育和社會倫理道德的場域中,將傳福音的大使命與文化使命結合,堅守真理,為主作美好的見證。

    本屆青宣「宣道課程與工作坊」的「同性戀運動對宣道的挑戰」課程,特別邀請到香港「明光社」的總幹事蔡志森弟兄,他在工作坊中帶學生看全球同志運動的現況及香港的經驗,並分享一群基督徒如何從教育、文化、教會、法律四大戰場回應同志運動對社會的影響。

    香港明光社是由一群各行各業關心社會議題的基督徒專業人士在十三年前創立,希望能集結各種資源,回應社會議題,針對同性戀、青少年賭博或媒體等議題,發出基督徒的聲音。

    明光社回應同性戀的議題已經多年,他們本於聖經認為我們要關心同性戀者,但是他們的行為不符合上帝心意。起初他們常常受邀到同志團體分享、交流,後來當同志團體明白明光社的立場之後,雙方便開始成為兩條各說各話的平行線,甚至也有些教會不喜歡明光社的言論。而2005年民政事務局要通過「性傾向歧視條例」的立法,從法律上正面認同雙性戀與同性戀,明光社便集結教會、學校、家長等相關團體做民調、研究,並在明報港聞版以四個大版面發表聲明、提出不同的意見,認為通過該條款對青少年影響甚大。當然此舉引起同志團體的抗議,他們不斷與明光社公開辯論,甚至向明光社拉布條抗議,或是干擾他們公開的活動。

    蔡社長在十一年前受邀加入明光社,他之前曾在報社擔任記者,也在電視台、廣播界工作,當初是對媒體的議題比較有負擔,但現在卻因為同志議題迫切的需要回應,而跨界到這個領域來。當同志運動大量的透過媒體的美化、立法的程式等管道不斷影響現在的學生,明光社也積極的透過出版手冊、到各學校舉辦性教育講座、以及遊說議員等動作抵擋這波銳不可擋的趨勢。蔡志森社長也分享他這麼多年來對同志運動的觀察,他說其實同志運動的主要成員大多是同樣那一小群人,人數不多,但是他們很委身、也有很大的熱情,所以這些年下來竟帶來很大的效果,我們基督徒的人數一定比他們多,卻少了在公共議題上有熱情和委身的人!他也認為,面對社會議題,教會的腳步仍太慢,除非迫在眉睫的議題,很難激起教會界的行動,基督徒對於社會關懷的負擔真的很需要長期培養。

    將來台灣的民國一百年, 教育部宣佈將「同志教育」納入國中性別平等教育,我們的弟弟妹妹以及下一代,將在學校被教導同性戀只是多元情慾的一種,而在這個戰場上,我們有沒有這樣的一群人,以聖經的角度回應時代議題,影響政策、為主發聲呢?

cheev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When:  5/1(六)19:30
Where: 行道會台北教會(台北市忠孝東路四段181巷17號)

Who:   學生青年團契主辦
What: [原來不是有你就好] 福音茶會

   詩歌、短劇、短講,點心。

       What is love?

 

How:   來吧!

cheev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各位先生女士大家好,我是你們的朋友啟方/老錢/錢佬/大叔/chee-VAN,
是學弟/學長/隊友/同學/老友,
也是個基督徒。

When I say I am a Christian

邀請各位參加行道會台北教會復活節特別聚會,

4/3(六) 19:30 復活音樂會

4/4(日)  9:15 復活節特別聚會
               11:00

台北市忠孝東路四段181巷17號

>.^

cheev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阿狼: 如果你女朋友要你拿香拜拜,你會拿嗎?
mur2: 怎麼可能!
阿狼: 你好偏激喔~

(本來是在討論焦哥爸在追焦媽時答應她說以後會上教會/信耶穌,結了婚卻都沒辦到XD)

--

不知道你有沒有接觸過台灣的劇場/電影圈?
劇團/劇組在開練/開拍/開演前,多會舉行拜拜的儀式,
祈求各路神明保佑演出/拍攝/練習一切順利,
平安達成目標。

台灣地區民間信仰多/泛神論中有這種[祈福]的儀式,
一部份的原因就是為了心安;

基督徒相信世界上只有唯一的、那創造宇宙萬物的主宰耶和華,
而我們信而認罪悔改稱義歸入主名下的兒女有禱告的權柄;

出埃及記20章3~6節:

除了我以外,你不可有別的神。

不可為自己雕刻偶像,也不可做什麼形像彷彿上天、下地,和地底下、水中的百物。不可跪拜那些像,也不可事奉他,因為我耶和華─你的神是忌邪的神。恨我的,我必追討他的罪,自父及子,直到三四代;愛我、守我誡命的,我必向他們發慈愛,直到千代。

對於拿香拜祖先的議題,有的人認為過世的祖先能在天上看顧後代,將之視為神祇,有的人只是單純紀念,基督徒又該怎麼做呢?
雖然[手拿香]這樣的舉動(act)對清楚認識自己信仰的基督徒來說不會有[祭拜(轉變成神祈的)祖靈]的意義,
但會不會使人跌倒呢?

哥林多前書第八章:

論到祭偶像之物,我們曉得我們都有知識。但知識是叫人自高自大,惟有愛心能造就人。若有人以為自己知道什麼,按他所當知道的,他仍是不知道。若有人愛神,這人乃是神所知道的。

論到吃祭偶像之物,我們知道偶像在世上算不得什麼,也知道神只有一位,再沒有別的神。雖有稱為神的,或在天,或在地,就如那許多的神,許多的主;然而我們只有一位神,就是父,萬物都本於他;我們也歸於他─並有一位主,就是耶穌基督─萬物都是藉著他有的;我們也是藉著他有的。

但人不都有這等知識。有人到如今因拜慣了偶像,就以為所吃的是祭偶像之物。他們的良心既然軟弱,也就污穢了。其實食物不能叫神看中我們,因為我們不吃也無損,吃也無益。

只是你們要謹慎,恐怕你們這自由竟成了那軟弱人的絆腳石。若有人見你這有知識的,在偶像的廟裡坐席,這人的良心,若是軟弱,豈不放膽去吃那祭偶像之物嗎﹖

因此,基督為他死的那軟弱弟兄,也就因你的知識沉淪了。你們這樣得罪弟兄們,傷了他們軟弱的良心,就是得罪基督。所以,食物若叫我弟兄跌倒,我就永遠不吃肉,免得叫我弟兄跌倒了。

--

結論:不做使人跌倒的舉動。就算你清楚知道自己的舉動不代表某些意義,還是別讓人有把舉動與意義畫上等號的餘地;
求神憐憫!

--
另,如果我有女朋友,她不是基督徒,也一定是我傳福音/提綱挈領解釋基督教信仰精義文化內涵之輩;
所以一開始的假設是她問我這個問題,那我就會好好的回答她。

如果好好回答她後依然提出此等要求,

拿個不甚相同但略似的比擬,就是
你跟陳正達在一起,要他吃牛肉/香菇!
--

延伸閱讀:

基督徒看清明節祭祖 

基督徒與祭祖:閱讀「厝、祖先與神明」心得報告

cheev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是一群高中老師寫的,目標讀者應該也是以高中生為主;
那天在書店翻了翻,當下決定買來送自己那正叛逆的小表弟。

雖然作者不同,書中的文字處處流露出長輩對孩子溫柔和煦的光芒;
會想說「阿,高中的時候就有人這樣引導多好!」
但認真回憶起來,自己也一路跌跌撞撞後,理解書中的價值;花的時間長,走的路多,
但終究是明白。

16封信分別是
第一封信 人生意義的追求(陳海珊)
第二封信 幸福祕笈(黃同展) 
第三封信 有一種交託,只是相信!(胡敏華)
第四封信 「信」就可以了嗎?(周淑梅)
第五封信 人為什麼活著?(劉桂光)
第六封信 你怕死嗎?(何軒盛)
第七封信 勇敢談戀愛(陳炯堯)
第八封信 青澀的愛情性福嗎?──「性福」的必要條件(劉心儀)
第九封信 我們結婚吧?!(林葙葙)
第十封信 天使與魔鬼(林麗雲)
第十一封信 建立正確的價值觀(李玉美)
第十二封信 我想做一個好人,難嗎?(彭川耘)
第十三封信 活下去?活上去?(姚翰玲)
第十四封信 只要我喜歡,為什麼不可以?!(徐玉青)
第十五封信 超越自我,登上巔峰(徐茂瑋)
第十六封信 高中生了沒?(游文聰)

不知道正硬頸的孩子們,能不能在年輕的時候就聽/看進去?

推薦這本書給所有的中學生,以及中學生教師!

--
節錄第七封信 勇敢談戀愛(陳炯堯,台北縣淡江中學教師)

「...適不適合談戀愛,跟年齡沒有關係。事實上,許多成年人都不應該談戀愛。... 這並非年齡的問題,而是能力的問題!只要是沒辦法把愛情的美好生命談出來的人, 都沒能力談愛情!」

「每個想談戀愛的人都必須先具備四種能力:確認愛情本質的能力、了解自己的能力、 瞭解情人的能力、擁有真誠追求愛情的的能力。」

「...是多麼不容易的一件事!要理智剖析自己,面對自己的缺點與矛盾,再奮力修正與超拔...
只是,有價值的事物都必須透過吃苦才能成就其價值;愛情既是極其美好的事物,自然需要極其艱困的努力才能成就。」

--
節錄第八封信 青澀的愛情性福嗎?──「性福」的必要條件(劉心儀,國立泰山高中教師)

「你們面臨的挑戰:身體的發育與衝動,已然宣告你具備性能力也有性需求;但是由於整個社會結構的變遷、飲食的西化,身體成熟的年齡提早到11、12歲,而社會年齡的成熟卻往往延到30歲以後,這使得你有能力享受性所帶來的愉悅,卻沒有能力承擔隨之而來的義務與責任,我們在這近20年的落差之中如何自處?」

『什麼樣的性,可以帶給人最大的幸福感呢?我可以毫不猶豫的回答「有愛的性」...它的目標不以展現高超的性技巧或達到性高潮為目的,而是相愛的兩個人以這樣的親密,互相委身、溝通情感,彼此間是完全的託付、堅定的信任與無私的奉獻,將愛情中的體貼、尊重與包容以身體的交融來實踐,達到靈肉和一的完滿。』

『如此說來,「有愛的性」就可以十全十美了嗎?其實不然,除了愛情以外,還需要某些客觀條件的配合。』

我們可以從容的經營一輩子最重要的幸福——「性」與「愛」,在人格獨立、經濟自主、感情成熟、甚至有穩定婚姻關係的情況下,可以毫無後顧之憂的享受魚水之歡,又何需急於一時,讓自己在窘迫的情況下,喪失體驗人生最美經驗的機會呢?』

『「性」不能用來證明「愛」;相反地,它會使「愛」受到不少考驗...若能珍視自己的愛情與性行為,在價值紛亂的時代裡,仍舊能夠謹慎的思考、審慎的抉擇、不隨波逐流,才正是「身體與情慾自主」的真義。』
--

約翰福音4章,撒瑪利亞的婦人與耶穌的對話,耶穌回答說:「凡喝這水的還要再渴;人若喝我所賜的水就永遠不渴。我所賜的水要在他裡頭成為泉源,直湧到永生。」

cheev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