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當學生 (12)
- Jun 28 Thu 2012 23:40
ITI 29 A Cheevan Graduation Speech Text/Video
- Jan 18 Wed 2012 01:05
A pair of Nike Air Force One

這雙老紅跟我跟了快十五年。
「一雙休閒鞋可以穿到十五年?」你問。
國中時期的我很喜歡逛鞋店,禮拜六下午放學(是的,我唸書的時候禮拜六是要上半天課的!)
就喜歡跑公館,那幾年剛好是公牛三連霸,球鞋店一度生意好得不得了。
老紅是我買給自己的十四歲生日禮物。應該是每年過年媽媽會把一部分的紅包真正的交給我跟弟弟,
存起來買的。
但是,學校規定上學只能穿黑鞋或白鞋,紅鞋是要被登記服裝儀容不整,禮拜六放學要留下來愛校服務的;
循規蹈矩如我當然沒有正面衝撞體制XD
第一次穿到學校是國三那年送舊文康,我很榮幸能跟兩位聰穎的同學合組三人脫口秀表演,上台前偷換;
95班的某個痞子還對著我喊「紅鞋女孩!」
第二次穿,是國三最後一天。我還記得那天當糾察隊的國二學妹看到我的鞋子,
臉上那「想登記我違規,卻了解我是國三學長記了也沒意義」的那抹微笑。
後來唸高中,上學還是有規定只能穿黑鞋或白鞋。
大學以後,老紅才正式加入每天輪值名單。
時間就這麼又過了十年。
去年到衛理代課的某天,它終於破到我無法接受的程度,
趁著一年一度台北市垃圾可落地的日子
(其實真名叫大型廢棄物清運,自從圾垃不落地+垃圾費隨袋徵收後,每年方便大家年終大掃除的措施) ,
把它永遠地移出輪值名單。
你也有這麼一雙鞋嗎?
- Jun 27 Mon 2011 15:03
巧遇 Charlotte Chang
上個禮拜三代表院長去國科會聽
「人文及社會科學學術期刊評比制度化」實施方式說明會,會後碰到常紹如老師。
==
大二那年開始修英語系輔系,為了避開系上必修時段且想把課表塞滿,我跟 Victress 都選了常老師的 Conversation.
後來才聽說江湖上流傳著這麼一句話:"Charlotte is demanding."
老師自己也知道,開學還半開玩笑的警告大家 "Yes I AM demanding!"
規定要在班上找一個 partner, 整年都只准用英語交談;平常的作業多就算了,
期中期末考每個人要抽籤決定哪兩個人一組進教室,進去後針對老師現場出的題目一直講話,
而她就在你前面一公尺處振筆紀錄。
很累但是收穫很多,最後一次上課大家叫了 Pizza 炸雞,慶祝一整年的折磨(?)終於結束;
患難見真情(!),班上的大家感情都很好。
==
Only if facebook was in existence back then. I lost contact with all of them by now.
我有修過另外一位師大英語系老師開的課,也是電到你覺得懷疑自己智商,可見此。
==
老師還記得我,也知道我去龍門實習。簡單鼓勵了我一下,貌似另有要事,帶著助理離開。
我想起了 Randy Pausch.
謝謝這些好老師,學生我雖然尚無法有所成就,但我會努力!
- Mar 06 Sun 2011 16:52
今天考的是ITI
1. 英文:
紙筆測驗的TOEIC.
滿分無望;聽力題目雖然不難,但啪啪啪啪一直來,稍一閃神,好幾題就這樣掰了 QQ
閱讀測驗真的很多耶,我全部寫完考試時間只剩不到十分鐘,就沒檢查了。
2. 中文:
手寫一篇作文(70%)+縮寫一篇文章(30%)。
作文題目「十字路口」。我最後帶出結論「人需要耶穌帶領,由祂作我們腳前的燈,路上的光,過每一個十字路口。」
縮寫,原文講的是台大牙醫系教授韓良俊為我國檳榔防治先鋒的故事。
3. 問題分析與解決能力:
兩部分,前40題一題1.5分,單選,答錯倒扣0.4分;後20題一題2分,答錯倒扣0.5分。
前40題不外乎國/高中程度幾何、代數、機率、排列組合,有一題物理,問有關動能;
後20題有幾題比較難的數學,一題動滑輪,加上幾題Data Sufficiency, 幾題Critical Reasoning.
其實根本就是中文版的GMAT --
Quantitative Section(Problem Solving+Data Sufficiency)
加上Verbal Section(Critical Reasoning)
前面40題還ok, 後面就爆炸了XD(考試時間60 mins 對我來說真是不夠 囧rz)
用猜的期望值是0, 就不猜了;當初考預官智力測驗要猜完就是因為不倒扣阿:p
考的內容跟(預官考試)智力測驗其實不太一樣,要準備的話請準備GMAT, 自己把英文變成中文XD
- Sep 03 Thu 2009 11:11
098的老同學們,
9/8(二)我想要跟你們一起用個晚餐。
我知道大家都要上班、也有人在中南部打拼;但是我就是個幼稚又固執的人,
單純覺得這天有種說不出的喜感,用這樣的藉口約你們,不過分吧:p
當然大家下班都也不知道幾點,隔天一定也要上班
而且其實我自己也要教學生到晚上八點XD
所以我正在物色燈光美氣氛佳/消費在NT.400以內or左右,有營業到11~12點的餐廳
然後我們可以約個20:30, 下班也不用一路趕趕趕。
總之呢,這攤我是約定了。就算只有一個人報名我也會堅持咱兩人同行XDD
(p.s. 歡迎攜伴參加)
統計出席deadline為9/6(日) 23:59。兩人以上就成行!
若你有九成五把握可以出席,請用任何方式讓我知道
(bbs/blog/facebook/cell...etc.)
20:30@常旺熱炒:台北市信義區松隆路62號(從市府2號出口步行8分鐘)
http://blog.roodo.com/melody_love/archives/5929749.html
http://www.05021886.shopcool.com.tw/
http://tinyurl.com/knnxar
有直接/間接告訴我可以出席的人有
康翠娟/黃品儒/陳至凡/鄭又齊/陳宣如/何曜成/游明慧/天白/嘉文(只喝個東西)
- Jun 04 Thu 2009 07:53
國中部
- Jun 01 Thu 2006 17:03
趁突然有fu寫寫
再過一個自然科學概論期末考+教哲報告+教哲期末考+網球期末考,
錢啟方就可以自稱是個college graduate了。
仔細想想,這五年雖然不是多麼精采,但倒也是比上不足下有餘:
大一大二參加台北樂府跟台大交響樂團,幸福地只當團員;
大一參加了一次國研,在那個時候算有大開眼界吧;
大一下考上英輔,大二下沒考上英雙。
大二跟大四都當師大學生議會議員,現在想來自己似乎貢獻的也不是太多;
大三整年跑去ISU, 回想起真該多照些相片。
同時參加三個樂團耶!不過沒有趁機多跑一些地方是有點小遺憾。
沒考上Phantom Regiment.
參加Colts, what an unforgettable experience.
遜的誇張的專題製作,
好不容易在大五的時候輾轉接了第一份正式家教
(我以前總覺得大學生不接家教就遜掉了...所以覺得自己很遜很久XD).
在師大的四年都是師大校園福音團契的一份子,
五年來唸的是同一個系。
遇到了很多不同的人,不過可惜的是沒有什麼深交的朋友。
修了挺不少的一些課,不過可惜的是真正學好的沒有幾個。
以後不會再在這個學校當大學生了,但是這五年的經驗需要好好記起來,
當成一面鏡子; 時時提醒自己,還差的遠!
- Jan 04 Wed 2006 13:36
好厲害
這學期修輔系的課--英語教學實習, 授課老師是程玉秀教授[註一].
她真的好厲害. 不管是教案還是試教, 總是被她電到懷疑自己的智商.
很多一開始想不到的地方, 她只看了一兩眼就指出許多瑕疵與待改進的部份;
同學們都察覺不出有失誤的內容, 她也總信手拈來增加許多建議.
而臨時面對各種學生的問題, 根本也是遊刃而解, 毫不費工夫.
我實在想不出, 在師大的這幾年, 有哪個老師給我的震撼會比程老師更強.
不過也許是這種課程互動很多的天性使然, 不然若只是不斷講述, 則體會不會如此深.
我完全就只是TESL的小小小嫩咖阿, 唉.
只是我應該也不會走TESL吧? (那你要走什麼? 我也不知道. 6rz.)
後來想想, 朱老師[註二]/周老師[註三]/高老師[註四]/游老師[註五]是我馬上覺得也很厲害的人, 不過跟程的特質不一樣;
朱老師是開什麼課都可以教的很好, 也相當有內容.
周老師跟高老師是示範教學完, 你只能嘆口氣; 老師, 你辦的到我們辦不到阿~
游老師應該跟我所描述的程有相似處, 只是他似乎對大學部沒什麼興趣(指教學).
發現程這年也只有教大四的課, 我猜是主要作研究吧.
另, 王教授光復[註六]應也是個很有料的老師; 只是他實在不會"教".
更詭異的是, 他似乎永遠記不住學生的名字.
哀. 于俊傑大概也屬此類吧.
註一: 詳見http://web.ntnu.edu.tw/~t22035/
註二: http://www.ite.ntnu.edu.tw/03/TeaShow.asp?id=21
註三: http://www.ite.ntnu.edu.tw/03/TeaShow.asp?id=19
註四: 科技系退休教師高德宏
註五: http://140.122.92.79/kcyu/index.htm
註六: http://www.ite.ntnu.edu.tw/teacher/htm_wang/
- Oct 27 Thu 2005 00:57
10/25(二)建中行
教學實習, 生活科技. 耿建興老師; 教室, 建中.
耿老師實際面建言:
你不可能來建中教生活科技, 除非我退休; 很多學校不敢開生活科技缺, so如果要走教甄當老師--
1. 增強自己電腦網路能力: 這年頭教甄常有附加但書,
ex: 當網管. 學著把整個學校的網路架起來.
2. 不要怕行政, 教育行政多學學, 實習時行政部分主動些.
3. 第二專長.
吳校長:
1. 媒體常常是片面報導, 非真相.
2. 危機處理我們做的還可以, 無奈媒體還是...
3. 建中沒有主副科, 生活科技一定每週上滿時數, 不準拿去給其他老師挪用!
4. 建中學生一流, 老師一流, 設備三流.
設備上完全沒有頂尖高中學府的樣子!
建中學生的確相當優秀, 不過這也不是今天才知道的吧, 呵;
http://www.ck.tp.edu.tw/~tech/
深耕頻道-->傳播科技延伸, 學生作品即相當吸引人(首推芭樂之子—阿草);
當然, 內行看耿老師架構教學平台與課程內容.
深耕超任務-->問題解決延伸, 學生作品一樣令人驚豔,
內行看老師設計活動求新求變.
電腦製圖-->這種修行看個人的領域, 南海學園果然不惶多讓;
討論區也可以看到老師功力, 面對學生挑戰如何應對自如.
你可以發現, 面對建中學生, 你實在不怎麼需要lecturing; written knowlege不需要你convey.
No limit. 頸部以上, 任君揮灑.
結論: 除非這個世界變了or我本身有巨大改變, 建中的生活科技想來是永遠輪不到我來敎 XD
- Oct 02 Sun 2005 00:03
最近看的書
正反不合--現代.後現代.聖靈的時代
這一年中國有三個皇帝
第一本是暑假結束前參加大專門徒營時買的;
自2003年在美國參加CWC Winter Conference第一次聽到
modernism/post-modernism與基督教信仰的議題, 便傷當感興趣.
第二本是旁聽戲劇史時馮老師的引用書;
發現自己經過高中自然組的洗禮對中國歷史是個生疏,
有機會該好好補回來.
喔, 什麼旁聽? 茲列舉本人此學期課表如下: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
1 | 體育 (網球初級) |
圖文傳播 | |||
2 | 體育 (網球初級) |
圖文傳播 | |||
3 | 多媒體與 英語教學(教) |
教學原理(教) | 英語教學 實習(教) |
圖文傳播 | |
4 | 多媒體與 英語教學(教) |
教學原理(教) | 英語教學 實習(教) |
圖文傳播 | |
5 | 英語教學 實習(教) |
(旁聽) 戲劇與劇場史 |
|||
6 | 工業科技 教學實習(教) |
英語教學 實習(教) |
(旁聽) 戲劇與劇場史 |
||
7 | 能源與動力 | 工業科技 教學實習(教) |
討論與辯論 | ||
8 | 能源與動力 | 工業科技 教學實習(教) |
討論與辯論 | ||
9 | 能源與動力 | 工業科技 教學實習(教) |
心理測驗 與運用 |
||
10 | 能源與動力 | 心理測驗 與運用 |
也懶的去算幾學分了, 一定超過9學分(必須繳交全額學費).
繼續我的米蟲生涯~
- Jul 02 Sat 2005 12:40
遺憾+哭餓
其實這些話我想講很久了.
一直不適合.
我想說的是, 系上的專題, 有種沒有約束的感覺.
就是, 太自由了, 沒有任何規範.
我覺得至少每個組別, 應該要有一些明確的規定, 比如說, 至少要做到怎樣怎樣的程度;
至少要有哪些內容; 至少要達到什麼目的, 等等.
或是, 給定一些大方向, 可以從中發展.
分組也應該要有些規範.
不然, 那種很混很混又一個人單打獨鬥, 最後只搞出兩個小模型的傢伙,
跟三~五個強者組成的team, 所呈現的結果, 只能用天壤地別來形容.
當然這只是我在哭餓.
我真的是想一個人嗎.
從來也不是.
It was nver my inclination to do things independently (even though I am fully aware of the importance of doing so).
但是去年我結束在美國的學習, 回到台灣(應該是2004/05/11星期二回到台北的)
得到的消息是, 分組已經結束了.
馬上又要到美國參加比賽的我(2004/05/27星期四又飛回去),
無奈之餘, 找了朱老師. 老師那個時候跟我說, 他覺得,
有比賽的壓力會讓學生更努力把事情做好(這我也同意).
所以他鼓勵我去找一個人的比賽;
找了不少資料, 問了好些人, 大概得出的結論是, 以個人為單位的比賽,
太少; 最後放棄找朱老師.
會找侯老師, 完全是因為我剛從ISU回來, 這點可以很對在ISU拿到Ph.D的侯老師的胃
(自己的臆測),
二來是大四上有修營建, 每個禮拜可以固定碰面, 應該也有益處.
結果, 大四上真的是什麼也沒動.
我一直在想, 為什麼在知道要分組的時候, 沒有任何人通知我;
應該是我對大家來說太陌生, 不夠熟稔, 又消失很久.
應該是我沒人緣吧.
應該是我沒有努力經營我們的關係吧.
應該是我耍孤僻吧.
很多時候我是個需要別人push的懶惰鬼; 這點也帶給很多人很多麻煩.
對不起.
what would have happened if we had been together?
I don't know. I wish it had happened.
C'est la vie.
- Jun 11 Sat 2005 17:09
有些東西阿
我覺得網路真的是, 很多象度的東西.
常常你想要把某些話告訴A集合的人, 卻不想告訴B集合的人,
就會需要什麼隱板, 加密, 鎖文, 然後有個板, 家族, blog...etc.
好煩.
我自己懶的去弄這些繁複的手續, 所以常常有話想講
(aka 用文字po出來), 卻東顧慮不想給誰知道, 西考慮看到的人有誰,
最後只把話往肚裡吞, 久而久之就淡忘了.
其實我真的很會東想西想的, 其實我真的很害羞內向,
其實我prefer真實的溝通, 而不是虛擬的文字
(不然那麼多筆戰是哪裡來的)
(還有我不常在別人生日的時候po賀文; 我想要用真實的溝通表現我的誠意,
但常常什麼都辦不到)
(所以也不會有人在我生日的時候賀文; 真的是做人失敗)
其實我看到美女會不敢去搭訕,
(當然有另一部份的原因啦, religious wise)
(我可是很直的)
體認到自己有心事不會跟別人分享的現象已經很久了;
當然我[想太多]的時候很少啦, 畢竟神經還是大條了些.
只是有時候, just sometimes, I want to tell something in my mind
to someone, and I can't find him/her.
體認到我人際關係不好的事實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了;
而我講話又常令人聽不懂, 也是敗筆.
還有, 我英文真的不好; 好吧, 也許比avg高一點,
那只是有時候幼稚拿來掩飾事實的真相.
大二管理學用英文報告, 真的只是嘩眾取寵;
丈著發音還有那麼幾分標準, 批哩啪拉講一堆, 只是掩飾準備不周的真相.
同樣的東西用中文/英文表示, L1是中文的人, 在用英文講的時候,
花的時間絕對比用中文表示來的多. 因此同樣用10分鐘,
我用英文表達, 其實就量/質來說比其他人少很多.
疑, 我不是把澳月的工安板當我的個板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