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教育進校園
你準備接招了嗎?
文/朱惠慈《校園》雜誌主編
攝影/陳涵睿
「媽媽,跟妳說個祕密喔!」放學路上,小學五年級的小彤一臉神祕的對媽媽說,「我發現我是『雙性戀』喔!」「為什麼?」李太太有些驚訝,沒想到小彤接著認真地說︰「因為今天上課老師說,同性戀很正常,每個人都可以找到自己的『性傾向』……我喜歡隔壁班的阿緯,又很喜歡佳佳,所以我是『雙性戀』!」
小彤的反應不再是少數案例,因為台灣教育部已在中、小學的「性別平等教育」課程綱要中,加進「同志議題」,透過教育部發到各校的教材:《我們可以這樣教性別》、《性別好好教》,以及《認識同志教育資源手冊》,今年九月開學後,將在全台3,365所國小、國中施教,然而大部分的家長和老師卻對教材的內容毫不知情,究竟這些課本將告訴我們的孩子什麼?
強調「多元」反造成對立
《性別好好教》一開始就說:「……『男女兩性』的概念深植人心。有鑑於這種『二元對立』觀念間接造成的負面影響,本課程與教材專書將從此問題意識出發……。」(註1)
人類社會因為有男、有女而豐富多姿,男女之間的關係主要為互敬和互補,某些狀況下也會出現競合或壓制。但這些教材在一開始,似乎把男女之間的關係定位為「二元對立」,然後以此大前提發展「多元性別」的論點,發展出七種「同志」性別,包括︰ 女同性戀(Lesbian); 男同性戀(Gay);雙性戀(Bisexual);變性或跨性別(Transgender);直同志(Tonzhi-friendly Straight);酷兒(Queer);不確定者(Questioning)。第五種性別「直同志」,指對同志社群友善的異性戀者,亦即連部份異性戀者也納入同志族群的大傘之下。
教材雖立意要消除「對立」狀態,但在試圖建立多元性別的過程,竟樹立了同志/非同志的二元對立。連同所指摘(卻不見得存在)的男/女對立,此一教材可說在「對立」的心態下,樹立了男/女、同志/非同志兩種對立狀態。
模糊的性別界線
國小學生是人生的早期階段,此階段的孩子所需的外來助力是確立自己的性別,認識、接納自己的特質,學習尊重、欣賞他人特質,不隨意拿身體特徵開玩笑、取綽號。
按《認識同志》所述, 性別的認定是:「不以標準化的工具來判定……,而以個人自我認同自己是同志的一份子,就是同志。」;「認同可能是終身發展的歷程,並不一定是有一個終點的,也不一定是固定不變的。」(註2)在國小學生確立性別的重要階段,教材卻反其道而行,將性別多元化、模糊化,恐怕其正面效果,遠不及可能終身要面對的不確定感。
翻開國小的兩性教材,兩幅生動的漫畫說明:他愛他、她愛她,似乎同性戀是從小天生的傾向。(註3) 事實上,根據心理學的兩性人際發展研究,人類的成長是包含一段友伴關係的轉變:先是幼兒的無性別期;小學階段的同性群友期;國中的同性密友期;高中的異性群友期;二十歲左右的異性密友期。以上每個階段都有心理的發展任務。而國小、國中時期正值友伴關係中,特別在意同性關係的階段,同性好友之間甚至會因誰對誰比較好而心生嫉妒,或者想獨佔某位同性朋友的情感。
但是教育部的兩性教材告訴學生︰「看看異性戀們的成長史,有多少人在小學階段就有甜甜的戀愛經驗……,而許多同志也早在小學階段,就經驗了自己的第一段情感啟蒙。」(註4)我們
不禁要問︰小學時期的心動、喜歡就是「愛」嗎?若因此就肯定其同性戀傾向,是否過於草率?
鼓吹「多元情慾」是人權?
人權的概念漸漸成為主流,這是可喜現象,但並非僅只同志需要維護權益,各類弱勢族群同樣需要關注。應該提防的是,單一族群如果過度強勢主張,往往侵犯到其他人的人權。我們發現近年的同志運動已有這種趨向。
教材中有一單元:〈多元情慾與性別人權〉(註5),先讓學生從新聞事件反思其中的性權侵害,例如︰「開鍘!網路徵性伴侶被判刑」、「我的性別我決定,學子爭褲權」、「政府推諉社會無共識,同志婚姻遙遙無期」……等。
不難看出這些事件皆以同志立場詮釋「性別人權」的概念,在此影響下,12到15歲間的青少年將會如何解讀?不但如此,教材中鼓勵「讓學生看同志大遊行的相關報導與照片,思考參與或不參與背後的焦慮與污名。」(註6),再看看同志遊行的各種露骨標語︰「未滿十八要做愛,家長老師別妨礙」、 「我要多元伴侶關係」、「戀童」、「性變態才是常態」……,同志遊行明明白白的表達「多元情慾」的訴求,而教育部等同容許它作為國中、國小孩子對性的啟蒙教育。
同志議題融入其他學科
令人不解的是,這樣的兩性教育並非只在輔導課教授,其課程實施是採融入各學科(七大學習領域)中進行教學,例如:國語課教到「鵝姊姊最愛美時」,老師要問「鵝哥哥、鵝爸爸可不可以愛美呢?」(註7);上數學課教到統計,可以分析家族名字中有怎樣的性別期待?學校教師分工、學生運動代表隊成員性別比例,有怎樣的不平等現象?(註8)如此「融入」教學,使得教師一面教修辭、押韻,還要分心去顧及男女平權問題;學生學英文、數學尚未吸收、消化,還得多一件事去批評書本、批判傳統。
仔細研讀這三套教案,無疑是建構在對異性戀中心主義、異性戀霸權、恐懼同性戀情結的反動上(註9),並且以全面的性解放為目標。表面上是談尊重性別,實則是一個鼓勵同性戀、錯亂性別意識的教材。
我們的回應
面對九月即將上軌的同志教育政策,2010年下半年,幾位校園同工邀集輔導老師、友伴機構共同研發適合國小、國中階段身心發展,且符合聖經真理的性別教育教案;同時將更積極推廣過去已出版的三套兩性教材。《校園》雜誌從去年底開始,便以特稿、專欄方式探討同志議題,之後仍將從醫學、心理學、個案故事等角度持續探討。國中事工組—飛颺青少年成長中心也在今年開設兩性研習課程,培訓教師和青少年工作者如何面對多元性別的挑戰。
近幾年高中、大學生中同性戀傾向的學生比例逐漸提高,我們確實面臨挑戰,也需要提升同性戀關懷與輔導的知能。校園輔導鼓勵各高中、大學團契在聚會中安排聖經倫理學或邀請相關講員,探討關懷同性戀議題。
你可以做什麼?
在民主社會,以上教材中的論述作為學術發表、社會運動,爭議不大;但是,現在全面融入7歲到15歲的學校教育中,許多家長、老師、社會人士深感憂心,目前已有「真愛聯盟」團體發動連署行動,阻止《我們可以這樣教性別》、《性別好好教》、《認識同志教育資源手冊》三本教材上路。
如果讀者關心此議題,不贊同教育部此項政策,可去函索取連署書,尋找國中及國小家長、親友、老師,一同連署,向教育部表達反對的聲音。去函請寄:10599台北郵政36-223號信箱真愛聯盟收。
註1︰《性別好好教》p.2
註2︰《認識同志教育資源手冊》p.20,p18
註3︰《我們可以這樣教性別》p.65-68
註4︰《我們可以這樣教性別》p.70
註5︰《性別好好教》p.194
註6︰《性別好好教》p.189
註7︰《我們可以這樣教性別》p.165-166
註8︰《我們可以這樣教性別》p.272-294
註9︰《性別好好教》p.12-16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