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這些話我想講很久了.
一直不適合.
我想說的是, 系上的專題, 有種沒有約束的感覺.
就是, 太自由了, 沒有任何規範.
我覺得至少每個組別, 應該要有一些明確的規定, 比如說, 至少要做到怎樣怎樣的程度;
至少要有哪些內容; 至少要達到什麼目的, 等等.
或是, 給定一些大方向, 可以從中發展.
分組也應該要有些規範.
不然, 那種很混很混又一個人單打獨鬥, 最後只搞出兩個小模型的傢伙,
跟三~五個強者組成的team, 所呈現的結果, 只能用天壤地別來形容.
當然這只是我在哭餓.
我真的是想一個人嗎.
從來也不是.
It was nver my inclination to do things independently
(even though I am fully aware of the importance of doing so).
但是去年我結束在美國的學習, 回到台灣(應該是2004/05/11星期二回到台北的)
得到的消息是, 分組已經結束了.
馬上又要到美國參加比賽的我(2004/05/27星期四又飛回去),
無奈之餘, 找了朱老師. 老師那個時候跟我說, 他覺得,
有比賽的壓力會讓學生更努力把事情做好(這我也同意).
所以他鼓勵我去找一個人的比賽;
找了不少資料, 問了好些人, 大概得出的結論是, 以個人為單位的比賽,
太少; 最後放棄找朱老師.
會找侯老師, 完全是因為我剛從ISU回來, 這點可以很對在ISU拿到Ph.D的侯老師的胃
(自己的臆測),
二來是大四上有修營建, 每個禮拜可以固定碰面, 應該也有益處.
結果, 大四上真的是什麼也沒動.
我一直在想, 為什麼在知道要分組的時候, 沒有任何人通知我;
應該是我對大家來說太陌生, 不夠熟稔, 又消失很久.
應該是我沒人緣吧.
應該是我沒有努力經營我們的關係吧.
應該是我耍孤僻吧.
很多時候我是個需要別人push的懶惰鬼; 這點也帶給很多人很多麻煩.
對不起.
what would have happened if we had been together?
I don't know. I wish it had happened.
C'est la vie.
- Jul 02 Sat 2005 12:40
遺憾+哭餓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禁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