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是從學生事工的角度切入,但許多的觀點仍可以適用在不同的領域。
赤子——後現代的學生工作者
黃旭榮(校園出版社編輯)
「向什麼樣的人,我就做什麼樣的人,無論如何,總要救些人」歌林多前書9章22節
六月底,帶著新一屆的大學團契同工去一個營地開會,趁著暑假大家返鄉前,策畫好下學期的事工計畫。一車八個人,帶著愉快的心往郊外開去,腦中還在想著,待會兒一小時車程要談些什麼話題。不料車一開動,他們就熱絡地聊起來,只是,我跟新來的輔導一句話也插不上;他們一個鐘頭全在聊漫畫。
有一天晚上,上倫理學造就班,談複製人,結束後載一位姐妹回家,她問:「黃哥,那幾個人老是離題,你不會生氣嗎?」
「妳是說那兩個老是聯想到電影情節的弟兄嗎?」我問。
她說:「對啊!最旁邊那個男生還不時傻傻的偷笑,也不知道在笑些什麼?」
「妳有沒有發現,其實他們並沒有離題,他們只是用圖畫影像在思考,把我的抽象論述給具像化了。當然有時會聯想到某部他看過的電影,離題稍遠。」
這就是後現代學生的一些特性,而且還不斷在變化。
後現代文化速寫
關於後現代,大家已經耳熟能詳,限於篇幅,簡單速寫一下:
多元文化—後現代展現對相異者的包容,當然也就無法容忍無理的權威。
相對主義—後現代不必然認為沒有真理,但認為真理很難把握,不要太獨斷,還是尊重別人不同的觀點吧!
主觀體驗—既然真理很難客觀認定,後現代更重視個人不同的主觀經驗。
影像拼貼—這是一個媒體的世界,漫畫,電影,電視,網路充斥人們的生命,媒體競相發明更刺激的影像吸引人注意,促進消費。這已是不可逆的趨勢。
後現代學生畫像
後現代處境下的學生,是一種怎樣的面貌呢?
每一代的年輕人都是當代成年人難以理解的,這一代也是如此,只是對於「代」的定義不同了。從前廿年一代,現在可能三年就是另一代,彼此就有了代溝。變化的速度有時令人難以捉摸。勉為其難,還是稍微描繪他們現在的面貌:
權威感降低—他們對你不再必恭必敬。不要緊張,那不代表不尊重你,可能是視你為同一掛的。
圖象跳躍思考—你用msn嗎?連文字都快速圖像化了,思考圖像化已是不可逆的必然。
創意十足—他們可能不善抽象思考,但是點子滿檔,他們的創意、敢秀,比我們強得多了。
重感性經驗—現代學生的深度思考是比較晚熟的,他們更關心自己的感受、需要如何被滿足。
後現代學生工作者
面對後現代的學生工作者,又該是如何的一種面貌呢?
欣賞多元—筆者有些教書的同儕,這些年常慨歎學生程度退步,不用功、外務多。但我們應該常記得:「耶穌出來,見有許多的人,就憐憫他們(馬太福音14章14節)」,我們若再以自己當年的經驗來評判他們,認為一代不如一代,只會把他們推得遠遠的。每一代就是不同,唯有打從心裡的接納欣賞,才能贏得信賴,從而轉化他們朝向你希望的方向。
接納跳躍—你可能覺得跟他們對話越來越無俚頭,若這是不可逆的,不如接納欣賞。他們並不期待我們懂他們的漫畫語言,你不一定要強迫自己也去看漫畫玩電動; 你只要不像他爸媽那般說教、否定,他們就會接納你,你就有機會影響他。
面對相對—相對主義並非完全不好,但仍有許多危機,特別是倫理相對思潮。許多學生想不通基督徒為什麼要反對同性性行為,婚前性行為到底哪裡不好?後現代學生工作者需要更用功、更有耐心以理服人。
鼓勵創意—我們甚至應該承認他們有許多比我們強的地方,創意就是其中最特出的,鼓勵他們運用創意,也許會創造出比我們更偉大的天國事業。
多元靈性—後現代的靈性操練也是多元的。年輕人不必然都喜歡喧嘩熱鬧式的敬拜,也不是遇上查經聚會就瞌睡的,只是我們要用心、更有創意,才能抓住他們的注意力。
許多人覺得學生工作越來越難做,你覺得呢?
其實年輕人的世界充滿驚奇,我們需要的是一顆好奇、青春的心靈,而青春可以跟年紀無關,它是一種心情、態度。帶著青春的心闖入其間,你會是最大的受益者。
Cheevan's point of view:
我覺得我自己這個1983年出生的人,觀念行為舉止已經有部份是朝這種方向去;而現在的國高中生,也就是比我們小4~7歲的族群,肯定是更傾向後現代思潮。旭榮哥自己的小孩現在就是在這個階段,他自己處於40歲世代,如此往下看的想法一定更是更多。應用就是,我們要學習兩種思考,兩種模式的優點;本文中提到的優點,我們是不是能繼續強化自己身上已經有的?而反過來說,既然我們已經知道其有些缺點,是不是可以更訓練自己能學習現代主義的對應優點?
註一:校園簡訊是校園福音團契出刊的簡訊。校園福音團契是個以學生福音事工為主的團體,在國中至大學階段在全國各級學校中協助學校基督徒團契,並寒暑假定期舉辦營會。校園團契學生福音運動以學生為對象,在校園中廣傳福音、訓練門徒、鼓勵普世宣道。校園團契強調神的福音以耶穌基督為中心,不但關乎個人的永遠得救,也關乎現今的生活;神的兒女要關心未信主者的得救,也應善盡社會責任。校園團契訓練門徒不只關心個人成長,更是成為神國的人才,在各行各業為主作見證,關心世人靈魂與今世之生活。
留言列表